大批量、小零件、经济化生产:冲压作为一种传统制造工艺,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且效益显著。
在加工中,冲压工艺主要有两种应用:一是作为制造平面零件的切割工艺,二是用于在金属板材上冲出特定形状和轮廓。该生产过程需使用冲压机和冲压模具。那么,如何确保冲压件的品质并显著降低返工率呢?
冲压看似会形成整齐的切口,但实际上这个过程并非完全连续切割。当冲头以巨大压力作用于板材时,会在材料上部区域形成切割面,但同时这股力量也会导致板材下部区域发生断裂 - 这正是冲头穿透材料时造成的现象。这种断裂会在材料底部形成典型的冲压毛刺,因此冲压件往往存在"光面"(无毛刺面)和"毛面"(带毛刺面)之分。
要实现高效冲压,冲头和模具的切削刃之间必须保留适当间隙。该切割间隙的大小取决于板材的强度和厚度,通常为材料实际厚度的2%至5%。间隙大小直接影响生产工艺和最终冲压件的质量,其中就包括毛刺的高度。
由于冲压工艺多用于薄板加工,产生的毛刺高度通常较低,一般不超过材料表面0.2毫米。与其他工艺一样,这一工艺也无法完全避免毛刺的产生。这些极其锋利的毛刺在后续加工中不仅可能增加生产成本,更存在安全隐患。然而,通过合适的去毛刺方案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,例如采用配备打磨刷具的自动化去毛刺机,就能有效清除金属板材上残留的毛刺。
去毛刺前的冲压件
步冲切割(Nibbling)是一种特殊冲压工艺。该工艺采用单侧开放式冲压工具,通过连续冲击在板材边缘形成密集孔位。这种技术不仅能形成分离线,还能自由设计切割轮廓。这是传统冲压或剪切工艺无法实现的——因为传统工艺的切割形状完全受限于模具。不过,步冲产生的毛刺与普通冲压类似,需要采用相同的去毛刺方法进行处理。
去毛刺后的冲压件
You will receive our technical articles, practical tips and case studi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of sheet metal fabrication on a regular basis, with a focus on leveling and deburring.